2025中国律师品牌大会

2025法律服务和创新产品展览会(法务展)

展会服务热线:

010-67046081

绥滨县创新“呆滞企业退出机制”优化营商环境

来源:绥滨县人民法院公众号 时间:2025-07-11


  优化营商环境,需要高效“腾笼”,更要精准“换鸟”。市场主体名存实亡却难以“退场”,不仅扭曲经济数据、浪费监管资源,还会侵蚀市场活力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绥滨县人民法院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同发力,组建“精准识僵联合工作组”,决心对长期“僵而不死”的企业进行实地核查、精准识别、规范清理,畅通市场新陈代谢的通道。

  

  核查的第一站是东福小区商服楼内的一处登记企业。现场景象确凿:卷帘门紧闭,无任何公司标识与门牌,反复敲门无人应答。隔壁商铺老板的证言为工作组提供了关键信息:“是原来那家公司,早就不干了,里头啥也没有,门都好久没开过了。”工作组迅速核对登记地址和企业上报信息,结合连续几年年报缺失、长期税务零申报等硬性指标,现场确认:“事实吻合,可初步判定为名存实亡状态。”

  第二家企业的登记地点更为隐蔽——位于光明小区深处的一处车库。按照信息寻址而至,所见场景令人意外:登记为经营场所的车库如今成了居民生活空间,车库里外晾晒着衣物,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,完全不存在任何商业经营痕迹。恰巧一位邻居经过,主动告知:“这里一直就是住家用的房子,从没见有什么公司。”这份来自居民的质朴反馈,再次清晰地印证了该经营主体的实际消亡。

  

  第三家企业则位于相对繁华的商贸侧楼。由于登记地址描述模糊,工作组沿途询问商户,花费了不少时间才最终锁定具体位置。登记的商贸公司招牌早已不见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美甲店的灯箱,且店门上赫然张贴着“出租”告示。工作人员当即按出租信息拨打电话了解详情,得知此处前一租客也是美甲经营者。短时间内两度易主,却都与登记企业毫无关联,成为该企业实际已“沉没”于市场洪流的又一有力证据。

  至此,三家“僵而不活”的市场主体状态已清晰呈现在工作组面前:确认经营者失联、确认企业处于停止经营状态、确认可进入强制清算程序。

  联合行动的深层价值,不仅在于精准识别了这些“僵尸”企业,更在于探索构建了一个流程闭环:“数据筛查预警—精准实地核查—联合现场确认—一步直达注销”。这套创新机制省却了“吊销营业执照”的处罚前置环节和漫长等待期,直接进入“注销登记”程序。不仅解开了市场“死结”,更让该退出的主体能够高效、顺畅、合规地退出市场,极大地提升了市场自我更新的效率,一个“进出顺畅、要素高效、规则透明、优胜劣汰”的健康市场主体生态正在绥滨加速形成。

  责任编辑:广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