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涉外法律服务提质升级新实践
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:2025-06-25
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,中国各地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近年来,司法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,通过完善涉外法律服务制度体系、优化人才培养机制、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等举措,为对外开放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。特别是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开放前沿城市,通过整合区域优质法律服务资源,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。
国际贸易盛会中的法治风景线
在今年春季举办的第137届广交会上,一个特殊的服务窗口成为中外客商关注的焦点。这个由广州市司法局打造的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,已连续为四届广交会提供专业支持。本届服务港创新性地汇聚了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精英,组建了168人的复合型服务团队,涵盖律师、仲裁、公证等五大专业领域。值得一提的是,团队中包括16名大湾区执业律师、11名联营所律师以及多名港澳法律专家,形成了覆盖国际贸易全链条的法律服务网络。
案例一:跨境贸易纠纷的"中国解法"
一位长期与俄罗斯客商合作的参展商遭遇了货款拖欠难题。服务港的黄晖律师团队创新性地通过海外中资商会搭建对话平台,最终促成双方和解,既维护了客户权益,又保住了长期合作关系。这种"商会调解+法律护航"的模式,展现了中国特色涉外法律服务的智慧。
案例二:外资入华的"法律导航"
来自委内瑞拉的投资者对在华设立企业充满兴趣,但又对复杂的审批流程心存顾虑。服务港专家团队通过多语种服务,详细解读了从公司注册到外汇管理全流程的法律要点,用真实案例打消了投资者的疑虑。这种"政策解读+案例示范"的服务方式,成为吸引外资的"软实力"。
大湾区法治建设的广州实践
广交会法律服务只是广州涉外法治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。数据显示,广州已培育2000余名涉外律师,其中91人入选国家级涉外法律人才库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里聚集了8家粤港澳联营律所,7家本土律所在海外设立16个分支机构,形成了内外联动的法律服务网络。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的多语种调解团队,更是为国际商事争议提供了高效解决渠道。
从单一法律服务到全生态法治保障,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引领,中国涉外法律服务正在实现质的飞跃。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广交会这样的国际舞台,更深深植根于大湾区建设的法治实践中。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落地,中国涉外法律服务必将为高水平开放注入更强劲的法治动能。
责任编辑:广汉